千呼万唤“屎“出来—让国药精粹从根源上解决老年人便秘困扰
随着年纪增长,老年人活动减少,饮食软细,脏器功能减退,胃肠蠕动下降,腹肌和直肠肌萎缩,排便越来越费力,排便周期不断延长,长期受到便秘困扰,容易出现站立时头晕、头痛、腹胀、食欲不振、失眠,甚至诱发晕厥、结肠癌等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,甚至拖累健康。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老年人便秘的患病率约为15-30%,长期卧床的老年患病率达到80%,女性和男性患病比例4:1。
仙居县中医院消化内科多娜医生指出,临床来就诊的便秘患者中,在一开始出现便秘时,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,大多是自行进食各种常见的通便食物或药物,千方百计,希望可以让“屎”出来,比如熟香蕉、核桃、地瓜、苹果、蜂蜜、番泻叶、乳果糖等等,可这些办法用来用去或用久之后,就效果越来越弱,便秘持续加重。
那老年性便秘怎么办呢?多娜医生指出,首先食物调理、良好的生活和排便习惯,是便秘得到缓解的基础:
1. 饮食适当增加富含粗纤维的食物,如上述食物;
2.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;
3. 适当多饮水,如淡盐水、蜂蜜水;
4. 在耐受范围内适当增加活动锻炼;
5. 腹部按摩:晨起、睡前双手重叠绕脐自右向左顺时针轻柔;
6. 缓解思想顾虑和压力。
如果这些你都做到了,还是没有解决此困扰,那请先来院就诊,在专科医生指导下,行相关检查,如大便常规、腹部CT、胃肠镜等,排除器质性便秘,再进行专业药物调理。
如何千呼万唤呢,来看看我们国药精粹怎么说:
早在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“北方色黑,入通于肾,开窍于二阴”,就认识到大小便与肾关系密切。金元时期开始倡导实秘、虚秘,实秘责物,虚秘责气。而年老多体弱,气血双亏,阴阳两虚,气、阳虚致使大肠无力传送,寒结难下,血亏、阴虚致使肠道失润、干结难下。对于老年人便秘,要“补气养血,和煦行舟”。
气虚型便秘者,大便不干,虚坐努挣,有便意,但排便困难,便后常汗出、乏力,舌淡,苔白,脉弱。需益气润肠,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,黄芪、党参、白术等益气,白蜜、麻仁、当归等润肠,陈皮理气,砂仁和胃消导,并随证加减。
阴虚型便秘者,大便干结,如羊屎,消瘦,头晕,心烦失眠,潮热盗汗,腰膝酸软,舌红,少津,苔少,脉细或数。需增液行舟,养阴通便,常用增液汤或增液承气汤,沙参、玄参、麦冬、生地等滋阴生津,麻仁、瓜蒌仁等润肠通便,厚朴、枳壳等行气,山药、熟地等益肾,并随证加减。
气血阴阳,互根互用,虚实寒热,转化多端,临床中要究其根本,而不是一味泻药即可,要辩证以论治,千呼万唤,最终解决老年人便秘的困扰。
医 生 简 介
多娜,主治中医师,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硕士(消化)专业,从事内科临床工作10余年,2020年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消化科及内镜中心进修消化专业、胃肠镜操作及相关镜下治疗。熟练开展胃肠镜检查及内镜下微创治疗,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内科病症,特别是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、调理消化内科疾病,如慢性胃肠炎 、胃肠溃疡、慢性腹泻、肠梗阻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、消化不良、老年性便秘,胃肠术后调理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