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浙产中药】“浙八味”之浙贝母
浙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。性苦、寒。归肺、心经。具有清热、化痰、止咳,解毒、散结、消痈等功效。
产地及产业基本情况
浙贝母生产于浙江磐安、东阳、海曙、缙云、定海等地。目前全省种植面积6万亩左右,每亩单产200千克左右(干品),总产量1.0万吨,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0%左右。“樟村浙贝”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,“磐安浙贝母”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。
形态特征
浙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地下鳞茎球形或扁形,白色,上下微凹入,常由两、三枚肥厚的鳞片对合而成,直径2~6厘米;一般一个鳞茎有两个心芽;鳞片和心芽着生在鳞茎盘上。茎单生,直立,圆柱形,高30~80厘米,光滑无毛,有蜡质。单叶,无柄;下面叶较宽,上面叶较窄,被针形至线状被针形,长6-15厘米,宽0.5~1.5厘米,全缘;下部叶对生或近对生;上部叶互生,顶端呈卷须状。花单生于茎项或上部叶腋间,有短梗。一般植株有3~9朵花,总状排列,开放时下垂,钟状;花被6片,淡黄绿色,排成两轮,长倒卵形或卵圆形,长2.5厘米左右,宽1.5厘米左右,内散布紫色斑点,互相交织成网状;雄蕊6枚;雌蕊1枚。蒴果,具6等宽的纵翼,成熟时室背开裂,每果有种子50~100粒。种子扁平,近半圆形。边缘具翼,淡棕色,一般长0.6厘米,宽0.5厘米,厚约0.1厘米,千粒重约3克。
初加工
采收后洗净,大小分开,分别除去外皮,拌以煅过的贝壳粉,吸去擦出的浆汁,干燥;或取鳞茎,大小分开,洗净,除去芯芽,趁鲜切成厚片,洗净,晒干或烘干,习称“浙贝片”。提倡产地统一加工,控制好加工时间和温度,浙贝片烘干温度不超55℃。
炮制方法
拣去杂质,清水稍浸,捞出,润透后切厚片,晒干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。
注意事项
寒痰、湿痰及脾胃虚寒者慎服。反乌头。
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
清热化痰;降气止咳;散结消肿。主风热或痰热咳嗽;肺痈吐脓;瘰疬瘿瘤;疮痈肿毒。治风热咳嗽,肺痈喉痹,瘰疬,疮疡肿毒。
①《本草正》:大治肺痈肺萎,咳喘,吐血,衄血,最降痰气,善开郁结,止疼痛,消胀满,清肝火,明耳目,除时气烦热,黄疸淋闭,便血溺血;解热毒,杀诸虫及疗喉痹,瘰疬,乳痈发背,一切痈疡肿毒,湿热恶疮,痔漏,金疮出血,火疮疼痛,较之川贝母,清降之功,不啻数倍。
②《本草从新》:去时感风痰。
③《纲目拾遗》:解毒利痰,开宣肺气,凡肺家夹风火有痰者宜此。
④《山东中草药手册》:清肺化痰,制酸,解毒。治感冒咳嗽,胃痛吐酸,痈毒肿痛。
①治感冒咳嗽:浙贝母、知母、桑叶、杏仁各三钱,紫苏二钱,水煎服,(《山东中草药手册》)
②治痈毒肿痛:浙贝母、连翘各三钱,金银花六钱,蒲公英八钱,水煎服。(《山东中草药手册》)
③治咽喉十八症;大黑枣每个去核,装入五倍子(去虫,研)一个、象贝(去心,研)一个。用泥裹,煨存性,共研极细末,加薄荷叶末少许,冰片少许,贮瓷瓶内。临用吹患处,任其呕出痰涎。(《经验广集》吹喉散)
④治对口:象贝母研末敷之。(《杨春涯经验方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