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常识

您的位置:首页 健康常识 健康教育

低血糖症健康宣教

发布时间:2017-10-23 09:31:07    本文出处:

【疾病相关知识】

1、低血糖症 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所致的综合征。一般以血浆血糖浓度<2.8mmol/L,或全血葡萄糖<2.5mmol/L为低血糖。儿童低血糖诊断标准比成人值低1.11mmol/L

2、病因

1)空腹时低血糖 低血糖出现于早餐之前。(1)内分泌性①胰岛素或胰岛素样物质过多。胰岛素瘤(包括良性、恶性和增生性)、胰外肿瘤如巨大纤维瘤或纤维肉瘤;②氢化可的松(皮质醇)缺乏,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,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,生长激素缺乏,甲状腺功能减退症。(2)肝源性①严重弥漫性肝病;②重度心功能衰竭伴肝脏淤血;③肝酶异常,如肝糖原累积症、半乳糖血症、糖原合成酶缺乏症等。(3)过度消耗,摄入不足①妊娠空腹低血糖;②慢性腹泻,长期饥饿,过度饮酒、肾性糖尿、肾衰竭晚期;③严重营养不良。

2)餐后低血糖 症状于进食后25小时出现,又称反应性低血糖。

1)原因不明的功能性低血糖症。

22型糖尿病早期。

3)胃肠手术后低血糖,如胃有大部分切除,胃空肠吻合等。

4)亮氨酸引起的低血糖,由于对亮氨酸过度敏感引起胰岛素分泌过多。

3)药源性低血糖

   3、临床表现 1)急性低血糖及病程短者呈交感神经兴奋症群,如激动不安、饥饿、软弱、出汗、心动过速、收缩压升高、舒张压降低、震颤,一过性黑蒙,意识障碍,甚至昏迷。2)亚急性及缓慢血糖下降者呈脑病症状,形式多种多样,但同一患者每次发作往往呈同一类型的症状。多数患者表现为大脑皮层及(或)小脑的症状,如头痛、头晕、焦虑、激怒、嗜睡、注意力涣散、定向障碍、震颤、癫痫大发作或小发作、人格改变(哭、吵、闹、骂)、奇异行为、共济失调等,最后木僵昏迷。长期严重低血糖可致永久性脑损害。

【检查指导】

1.检验

测空腹及发作时血糖,血胰岛素、C肽水平,计算胰岛素释放指数(空腹血胰岛素/空腹血糖),必要时做饥饿试验(禁食1272小时是否诱发低血糖)和胰岛素释放抑制试验,比较注射前后血清C肽水平)。

2.腹腔B超检查

必要时作。

3.X线检查

怀疑胰岛素瘤的患者,可做腹部CT,特别是胰腺CT,门静脉及脾静脉导管取血测定胰岛素,选择性胰动脉造影。

【药疗指导】

轻者速给糖类食物或饮料,不能口服或症状严重者立即静脉注射50%葡萄糖50100ml,继以510%葡萄糖滴注。对补充葡萄糖无明显反应者可能为:(1)长期低血糖;(2)低血糖伴有发热者;(3)内分泌机能减退的低血糖。须补充更大量的葡萄糖,并加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与葡萄糖混合滴注。还可用胰高糖素肌肉注射或静推。神志不清者,切忌喂食以避免呼吸道窒息。

【饮食指导】

1、饮食应该力求均衡,最少包含50—60%的碳水化合物(和糖尿病患者同样的饮食原则),包括蔬菜、糙米、酪梨、魔芋、种子、核果、谷类、瘦肉、鱼、酸乳、生乳酪。

2、高纤饮食有助于稳定血糖浓度。当血糖下降时,可将纤维与蛋白质食品合用(例如,麦麸饼子加生乳酪或杏仁果酱)。吃新鲜苹果取代苹果酱,苹果中的纤维能抑制血糖的波动,也町加一杯果汁,以迅速提升血糖浓度。
    3
、应该严酷的限制单糖类的摄入量,少吃一些精制品或加工品,制止食用糖分高的生果和果汁。面粉做的细条状食品、白米、甘薯、通心粉和粟米片都应该少吃。

【出院指导】

1、指导病人要遵医嘱使用药物和胰岛素,定时复诊,尤其是并发肾病、肝病、心脏病、肾功能不全者。教会病人掌握正确注射胰岛素,特别要注重按剂量准确抽吸,定时更换注射部位,防止产生皮下硬结,以免影响胰岛素的疗效。

2、指导病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戒烟禁酒,饮食定时定量,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饮食量。

3、病人要适度运动,主张中、轻度运动方式,剧烈运动易导致低血糖发生,因此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时,及时监测血糖,及时加餐或酌情减少胰岛素剂量。

4、病人要加强自我检测,有些病情不稳定,常发生夜间低血糖,因此睡前应监测血糖,如果血糖低于6mmol/L,睡前须加餐。无症状低血糖患者要更加注意,避免低血糖发生。

5、外出时应随身携带糖果、饼干,以便及时纠正低血糖。随身携带急救卡片,注明姓名、诊断、药物、电话等,以便得到及时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