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浙产中药】“浙八味”之杭白芍
杭白芍
浙八味
杭白芍即浙江杭州白芍,处方中写白芍、杭芍、大白芍均指生白芍,炒白芍又称炙白芍,还有酒白芍、醋白芍、焦白芍,杭白芍有养血和营;缓急止痛;敛阴平肝的功效,杭白芍主治月经不调;经行腹痛;崩漏等,虚寒性腹痛泄泻者以及小儿出麻疹期间不宜食用杭白芍。 “ 杭白芍为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味苦、酸,微寒。归肝、脾经。具养血调经、敛阴止汗、柔肝止痛、平抑肝阳的功效。 1 产地及产业基本情况 ● 杭白芍主产于浙江磐安、东阳、柯城等地,质量居全国之首。目前全省种植面积4000亩,每亩单产500千克左右(干品),总产量1500吨。“磐安杭白芍”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。 2 初加工 ● 修剪后的芍根分大、中、小三级分别置滚动式擦皮机内,加沙、水滚动擦皮,擦到洗后芍根表面洁白即可。捞出倒入烧至75~80℃的锅水中,煮时不断下翻,并保持锅水微沸,煮至芍根切面色泽一致时立即捞出晒干。杭白芍断面较平坦,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,形成层环明显,射线放射状。 3 性状要求 ● 杭白芍成品呈圆柱形,平直或稍弯曲,两端平截,长5~18厘米,直径1~2.5厘米。表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,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,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。质坚实,不易折断,断面较平坦,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,形成层环明显,射线放射状。气微,味微苦、酸。 4 炮制方法 ● 1、白芍《金匮玉函经》载:"刮去皮。"《雷公炮炙论》:"于日中晒干,以竹刀刮上粗皮并头上了,锉之。"《世医得效方》:"去芦,铡碎。"现行,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分开大小条,浸至六、七成透,闷润至透,切薄片,干燥。 2、炒白芍:《经效产宝》载:"炒黄。"《妇人良方》:"微炒。""炒焦黄。"现行,取白芍片置锅内,用文火加热,炒至表面微黄色,取出放凉。炒用性缓,柔肝,和脾,止泻。 3、酒白芍:《扁鹊心书》载:"酒炒。"《汤液本草》:"酒浸。"《炮炙大法》:"酒浸蒸切片。"《本草崇原》:"切片,酒润,覆盖过宿。"现行,取白芍片,喷淋黄酒拌匀,稍闷后,置锅内用文火加热,炒干,取出放凉。每白芍片100kg,用黄酒10kg。酒制行经,止中寒腹痛。 4、醋白芍《纲目》载:"醋炒。"现行,取白芍片,用米醋拌匀,稍闷后置锅内,用文火加热,炒干,取出放凉。每白芍片100kg,用米醋15kg,醋炒敛血、止血。 5、土炒白芍《时病论》载:"土炒。"现行,取灶心土(伏龙肝)细粉置锅内,用中火炒热,倒入白芍片,炒至表面挂土色,微显焦黄色时,取出,筛去土粉,放凉。每白芍片100kg,用灶心土20kg。 6、白芍炭《丹溪心法》载:"炒成炭。""烧灰存性。"《医学纲目》:"煅存性。"现行,取白芍片,置锅内,用武火加热,炒至焦黑色,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,取出,晾干,凉透。制炭止血。此外,还有煨白芍、盐白芍、麸炒白芍。 处方中写白芍、杭芍、大白芍均指生白芍,为原药去杂质,润透切片,生用入药者。 炒白芍又称炙白芍。为白芍片用麸以文火炒至微黄,略带焦斑,筛去麦麸,晾凉入药者。 酒白芍又名酒炒白芍、酒芍。为白芍片用黄酒淋洒拌匀,然后炒干入药者。寒性缓解,活血功效增强。 醋白芍又名醋炒白芍、醋芍。为白芍片用米醋喷淋,用文火微炒入药者。偏于敛肝止痛,养血止血。 焦白芍又名焦芍、白芍炭。为白芍片用武火炒至焦黑,存性,取出用清水灭尽火星,然后晾干入药者。偏于敛血止血。 5 用药禁忌 ● 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。白芍性寒,虚寒性腹痛泄泻者以及小儿出麻疹期间不宜食用;此外,服用中药藜芦者也不宜食用白芍。 1、《本草经集注》:"恶石斛、芒硝。畏消石、鳖甲、小蓟。反藜芦。" 2、《本草衍义》:"血虚寒人,禁此一物。古人有言曰,减芍药以避中寒,诚不可忽。" 3、《本草经疏》:"白芍药酸寒,凡中寒腹痛,中寒作泄,腹中冷痛,肠胃中觉冷等证忌之。" 4、《本草正》:"若脾气寒而痞满难化者忌用。" 5、《药品化义》:"疹子忌之。" 6、《得配本草》:"脾气虚寒、下痢纯血、产后三者禁用。"